此种过程虽在所难免,可若保养得当,滋阴固肾,可适当延长葵水枯竭的期限。
而考题中提到的余氏不到四十的年纪便出现了类似症状,可以推断出是肾精渐衰,肝失濡养,导致阴阳平衡失调,若不及时治疗则可能会引发早衰等更严重的症状。
再结合余氏的脉细沉无力,舌质淡红,苔薄白,诊断为肝肾阴虚。
因此当务之急是要滋阴补肝肾。
玉婵提笔先将自己对上述病症的分析记在纸上,选取熟地,泽泻,山药,何首乌等十多味益气养阴的药材,加入适量的蜂蜜做成口味清甜的糕点。
从药材研磨到蒸煮的火候,每一道工序都需要严格把控,玉婵不敢有丝毫的懈怠。
当她完成药膳的制作从后灶房的小隔间里出来时,就听见有几个负责洒扫的仆妇小声议论,说方才有位医女险些将锅烧穿了,好在嬷嬷及时发现了。
心中正纳罕会是何人,回到寝舍就瞧见郑月舒正在里头换衣裳,走近一瞧,见她一副灰头土脸的小模样,忍不住噗嗤一笑,拧了帕子递给她。
“方才听说有人险些将锅底烧穿了,那人便是你?如何?最后药膳都做好了吗?”
郑月舒接过手帕胡乱往脸上抹了抹,朝她嘻嘻一笑。
“你说他们考什么不好偏要考劳什子药膳,这我哪儿会呀?胡乱对付过去罢了。”
言罢又一脸神秘地朝她眨眨眼:“别担心,你,我,采萍,咱们三个定会如愿入宫的。”
果不其然,三日后,两位嬷嬷前来宣读通过考核的八人名单,玉婵与郑江二人皆在入选之列,当然姚扶风和苏映柳的名字也在其中。
这次倒没有分个高低,八人一齐入宫,再次经过两位嬷嬷的一番调教,沐浴更衣,换上统一制式的服饰发式,再由嬷嬷领着一齐拜见两宫太后及包括高贵妃、王贤妃、袁丽妃在内的二十余名后妃。
黄昏时分,她们先被带到了慈宁宫,彼时郭太后已经在宫人的侍奉下用过晚膳,正在花房里侍弄几株西洋进贡的花草,见尚嬷嬷等人带着一众医女来了也不过抬起头略看了一眼,什么也没说只不耐地皱皱眉。
尚嬷嬷一看,她老人家这是明晃晃地下逐客令了,赶紧带着人叩头谢恩,说些随时听候传唤之类的场面话,出了慈宁宫,转去了寿康宫。
寿康宫便是传说中那位王太后的居所,想到此行的目的,一进入寿康宫的大门,玉婵便不由自主地紧张起来,两只笼在宽袖中的手中全是汗。
不巧的是王太后今日身体有些抱恙,刚服过药睡下了,她宫里的掌事嬷嬷桂嬷嬷代为接见了众人。
尚嬷嬷仔细同桂嬷嬷询问了王太后感觉如何,哪位御医看的诊云云。
桂嬷嬷都一一应答了,临了还客客气气亲自将人送到了门外。
而后又去了高贵妃的翊坤宫。
据说高贵妃生得雍容华贵,仪态万方,她的兄长乃是当朝首辅高镇岳,高家也是先后扶持了两代帝王的国之脊梁。
(第1页)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