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01章-《三国之卧龙逆天》

第201章(第1页)

>

“保重,后会有期!”

诸葛亮、徐庶、庞统三人纷纷作揖拜别。

当天深夜,诸葛亮率领的荆州大军,悄然出城而去。

翌日的樊城上空,诸葛亮军中的帅旗却依旧迎风飘扬,城头守军戒备深严,樊城四门紧闭,只留下小拱门开着,城中人马一律只许进不许出。

这么做的原因,一是为了麻痹曹军的眼线,二是为了防备有混在城中的曹军探子,把诸葛亮大军已经秘密离开樊城的消息走漏出去。

(唉。

这两天一点状态没有,一个字码不出,还好有几章存稿,悲催了,今天只有一章,争取明天能够恢复过来,汗。

亚历山大啊。

啊啊啊。

第二百十章李通袭营

第二百十章李通袭营

复阳县隶属南阳郡,坐落在桐柏大山脚下,是个全城人口不过万余的小城,甚至连一面完整无损的城墙都没有,从西汉时代建城至此,已经有数百历史,早年建立的城墙,如今基本已经坍塌,不复任何防御能力。

汝南太守李通,率领的两万大军,悄悄占据了这座山城之后,这座城池就成了一座军管城池,全城百姓每日只有正午的两个时辰可以在街市走动,其余时间不得出家门,否则被巡城的士兵抓住,重则斩杀,轻则打三十大板。

李通这样严令,也是为了保持大军的隐秘,此次大军冒险离开汝南,潜入复阳这样一个小城,可谓是兵行险着,李通本人是不赞成的,素来谨慎的他,更倾向于守卫城池,待曹操大军抵达南阳时,再做调动的。

但奈何张辽军中的谏议大夫王朗,手中有曹操令箭,并且还兼任了护军一职,而这条伏击计策,也是王朗和张辽拟订的,对于这道命令,李通虽然心存疑虑,但却也只能坚决执行。

如今大军秘密潜入复阳已有十余日,而南阳境内,却始终没有消息传来,这不由让李通心中多少有些焦急,两万大军可不是小股部队,每日粮草供应就不是个小数目,拖的时间越长,暴露的几率也就越大。

大军隐藏在此的踪迹一旦暴露,那么一切的计策,也就是徒劳的,心绪不宁的李通,走在荒凉的街道上,望着空无人烟的街巷,他不由叹了气,缓缓的上了颓败的城门楼上,望着已经抵达西山的夕阳,李通不由暗自思虑道:“已经第十一天了,若四天之内,仍然没有消息,此城是万万不能待下去了,否则敌人趁我汝南兵力空虚,夺取了汝南,那可就是真是得不偿失。”

然而李通思绪还未散去,军中偏将陈恭飞马而来,远远就喊道:“太守大人不好了,城外二十里外的驿道之上,出现了一支骑兵,看旗号似乎是荆州军马,人数大约在万余之间,而且后方烟尘滚滚,似乎还有步卒。”

“什么,可看清楚了?”

李通惊异的奔下了城楼,急切的拉着陈恭的马缰喝问道。

“错不了,太守大人,请整兵备战吧,否则一旦兵临城下,复**本无险可守,只怕城破就在眼前。”

陈恭骑在马背之上,拱手喊道。

李通思虑了片刻,沉声道:“传我将令,命弓弩手严阵以待守卫孤立的城墙之上,命各营步卒,在城墙坍塌的地段,挖设陷阱,设立十重鹿角,并且建立箭塔,作为防御工事。”

“诺!”

陈恭领命而去,李通随后也返回城中,换上盔甲戎装,手提长刀,跨上战马,领着亲卫兵马,赶到了城墙脚下。

一个时辰后,天色渐渐漆黑了下来,而这时的复阳城,却是灯火一片通明,全城军士,如临大敌,严阵以待。

事实上赵云,陈到、徐盛两部共一万五千人马,也已经赶到了城下,并且在距离城池十里外的东面一道溪水旁上开始安营扎寨。

“太守大人,城外的骑兵,可以确认是荆州诸葛亮的帐下最精锐的骁骑军,领军的大将乃常山赵子龙,当初赤壁之战时,传闻此人飞马驰骋,在万军之中,斩杀了夏侯惇和曹洪将军,连杀我军上将数十人,尽无一人敢挡其锋芒。”

行军司马张赤,立于李通身侧,望着城外正在扎营的赵云所部,有些发虚的说道。


(第1页)
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